西洋参是文登久负盛名的特色养生产品,今年更是喜获丰收,鲜参刚出土就迎来抢购潮,干参身价扶摇直上,西洋参片、西洋参粉等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目前,文登市西洋参种植业已经发展到10余个镇,全市3万亩参园年产出鲜参4000多吨,文登也由此成为两大西洋参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文登市政府多措并举,在种参用地、农用资金上予以政策倾斜,通过西洋参合作社、市镇两级专业药材科技服务体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推动西洋参种植走上产业化、品化发展之路。
高价 销路并不愁
每年9、10月份,都是文登市张家产镇一年里热闹的时节,因为此时文登西洋参大面积上市,外地采购商慕名前来,集中扎堆购参。
今年参农们格外高兴,因为鲜参价格涨到了100元左右一斤,干参卖到一斤300元到400元,比去年价格翻了一番,是几十年来创下的高价。
对次种参的东圈村村民王炳聚来说,这样的大丰收让他非常满意。“我这两亩地产参1700斤左右,能收入10多万呢,收成不错。”王炳聚笑着说,与以前种庄稼一亩地收入两三千元真是没得比,而镇上有经验的老参农管理得好,每亩都能收1000多斤呢。
今年,张家产镇西洋参基地7亩西洋参亩产超过了450公斤,收成好于去年。收成好,价格高,西洋参却仍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不愁销路。究其原因,除了在市场打响品知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订单式销售途径已渐趋成熟。
文登是西洋参主产区,产区面积和产量约占年总产量的70%。除少量在本地切片加工外,大部分以订单形式异地加工出口。“订单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目前,张家产镇西洋参基地的参已被广东一家药业公司提前合同预定,经过初加工后将出口至美国、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我们的西洋参不愁卖,连续5年的货品都被预定出去了。”张家产镇张家产村的参农们很高兴。
说起今年的收成,高村镇参农侯淑琴也是喜上眉梢,从年初开始,她就已经把20亩参地包给了收购商。“一亩地的平均承包价格是4.5万元,价格是根据西洋参的肥瘦来定的。”侯淑琴说,将参地承包出去,种参更省心。
实现机械化 收种更高效
如今,文登西洋参种植从业人员有1万多人,而随着老一代参农年龄增大,种植西洋参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参农的种植热情,今年2月份,张家产镇政府牵头成立了西洋参合作社,吸纳了百余名参农加入。王文智等种植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参农进行实地指导,推动西洋参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在抱团谋发展的同时,文登市积推进西洋参收种机械化,降低人力成本,这也是确保西洋参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
虽然文登西洋参种植面积大,但收获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参农劳动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今年,文登参农和相关企业共同研究设计的西洋参采收机械投入使用,给参农们带来了福音,收获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西洋参播种机设计方案也在改进中。
这两种机械将大地减轻参农的劳动负担,激发种植热情,稳定种植面积。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设计者,同时担任文登市西洋参合作社副社长的王文智说:“我种了20多年西洋参,一直是人工播种、采收。现在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实现机械化是西洋参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0月14日,在张家产镇西洋参种植基地,一台崭新的西洋参收获机正在忙碌着。参农王文水介绍说,这台西洋参收获机1小时收获了2亩多,按照这个速度,一天收获20多亩不成问题,且98%的西洋参没有破损。
延长产业链 发展龙头企业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文登引进种植西洋参以来,西洋参加工基本停留于简单的切片加工,大多数则以原枝的形式出售,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深加工品,使得本地西洋参价格易产生波动或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增加西洋参产品附加值,不少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文登市颐阳酒业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了西洋参功能饮料,一旦项目获批,开始批量生产,西洋参的销售形式将上档升级,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西洋参的加工环节也持续“扩容”,西洋参烘干切片、西洋参粉、单株精品包装礼盒等也通过注册商标、重新包装不断走向市场。
“仅仅依靠采购商采购西洋参,村民终究处于被动地位。要想获得主动,就要把西洋参精深加工项目引进来。只有当地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了,村民手中的鲜参、加工户手中的干参才能全部消化掉,价格也才能更为合理稳定。”王文智说。
文登市忠记西洋参种植有限公司的王元杰对此也深有感触。在他的公司里,工人们在对西洋参进行冲刷、晾晒、脱水、筛选……一道道工序之后,鲜参就变成了干参,装袋贴后,附加值并不高。“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是突破西洋参产业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作为原材料基地的尴尬境地,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王元杰说。
今年七月份,张家产镇引进了龙母参场这一项目,预计明年即可投产。投产后,将对西洋参进行精深加工,每年至少能消化150吨鲜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