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赛众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

土壤改良修复专家

导航

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员刘立新

字体大小:

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员刘立新


      刘立新(1947年前曾用名刘树新),男,汉族,辽宁省昌图县人,1940年2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分配到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3月退休。      

      作者提出了一个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植物营养元素的非养分作用”。该理论可概括为:植物营养元素既有养分作用又有非养分作用。他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化肥合理使用中的一个关键性内容:关于“化肥的盐指数”的研究。化肥盐指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化肥盐指数所引起的施用化肥的位置效应。这是解决高浓度化肥、高盐指数化肥在机械化和非机械化施肥条件下的合理施肥技术等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此项观点作者本人已获得4项科技进步奖励,并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这就是:1978年《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大会奖第九名;1989年《碳酸氢铵深施机具及提高肥效技术措施的研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名;1997年《全方位深松机的研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名;1998年《含氯化肥科学施肥和机理的研究》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一项农业机械实用新型专利——垄作侧位施肥器(为发明人)。1992年10月作者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二是提出了“化肥盐指数”的妙用。通过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巧妙搭配,形成复混肥特定的盐指数,成为提前开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一把金钥匙。它是人为控制植物新陈代谢途径运转的有力手段,可以应用植物营养元素部分解决植保问题,成为实现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等关键问题的手段。由此可以开发出名特优农产品和名贵中草药的特殊专用肥,可以开发出环保型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专用肥且不用任何农药,而使作物所产生杀虫、治病、除草和抗逆性的特殊的“化感物质”,它与环境是和谐的、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不会形成新的污染。
      在2005年,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发明人);前不久又研制成功《环保型防控棉花黄萎病的专用肥》。
      作者提出的应用理论基础:“植物营养元素的非养分作用”,包括其非养分作用共六个方面。其中第六方面,是开发应用于沙漠生态治理、节水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的技术与产品。在北京绿天使科研集团公司的参与研制下,已成功开发:荒漠型BGA激活剂,可用于荒漠生态治理;蔬菜型BGA激活剂,可用于生产符合国际绿色食品标准的绿色蔬菜食品(可用于出口)。
      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植物营养元素非养分作用的应用理论基础”或称“药食同源平衡施肥的原理、原则、施用技术与效果”的理论基础。发明了应用专用肥的盐指数提前开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办法,利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产生的活性物质,达到成功防控病虫草害,抵抗灾害性天气的目的,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形成独特风味,大幅度提高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安全环保性等六个方面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
      专著:“科学施肥新思维与实践”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5
               2010年6月9日被三农发展网、三农发展内参聘为顾问
               2011年3月8日被中农博发农业科学研究院聘为名誉院长
               2011年6月28日被三农发展中心聘为高级顾问

     简历

     1949~1965年:分别在辽宁省昌图县小学、中学以优异成绩取得中学毕业,参见相关毕业证书及中学毕业成绩单,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见毕业证书:


由农业部颁发的研究员职称证书 


主要获奖项目证书


       现在,他虽然已逾古稀之年,还在致力于科学施肥、新型肥料研制、开发与推广的工作。尤其关注应用药食同源平衡施肥的原理的开展低碳、绿色、有机环保农业的“套餐技术”的推广应用。
版权所有 © 杨凌赛众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