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修复遭遇难题 土壤修复企业应提前布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土壤环境也迅速恶化,污染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六大特征,表现出由点到片,由城到乡,由单一到复合等发展态势。
土壤污染修复遭遇难题
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基础十分薄弱,包括标准规范不健全,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等方面还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等等。
具体来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禀赋低。二是土地污染源多面广量大。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四是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不完善。五是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六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薄弱。七是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大。八是土壤管理体制不顺。九是土壤保护意识淡薄。
市场主体培育迫在眉睫
但土壤治理本身是一个高达千亿的大市场,土壤治理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整合。随着相关细分产业链业态的成熟,能够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能够整合全产业链的企业将在未来实现赢家通吃。
据《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土壤修复行业将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空间大的环保细分行业,市场空间高达4.6万亿元。且受环境治理的长期性要求,土壤修复行业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度,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受访专家调,土壤污染修复是项耗资巨大、时间跨度长的工程,需要建立稳定、可预期的资金投入机制,采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化运作的融资方式,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土壤污染严重,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除了防治政策持续加码外,在财政上设立了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资料显示,中央财政预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逐年增大,从2015-2017年分别是37.01亿元、90.9亿元、112亿元,增速较大气和水的投入要高。光大证券分析指出,中央财政资金会起到示范杠杆作用,会拉动地方及社会资本的投入,推动行业需求逐步释放。
相关企业应做好前瞻性布局
现在土壤修复市场属于企业多、市场少;未来土壤修复市场是值得期待的。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的土壤修复产业经历了成长、爆发、调整等多个阶段,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也会走上与之类似的道路,企业想要获得产业爆发的红利,就需要做好前瞻性的布局。
据土壤改良修复网预计,“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的空间可达1.3万亿元,其中,耕地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3960亿元,城市场地修复规模约为7600亿元,油矿区治理规模约为1700亿元。
我们认为,2017年是政策落地到修复治理需求逐步释放的关键临界点,随着监测网络、治理标准、商业模式及监管的逐步到位,市场有望爆发。
(土壤改良修复网是专业为农田进行土壤修复,土壤改良,土壤保健,土壤污染防治的网站,具体土壤修复改良保健方案可访问土壤改良修复网www.trxf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