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又名萱草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的一种草本植物,以花为食用部分,可以鲜炒,也可以制成干制品,用温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水焯后凉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现在还研究出了一种新的产品,黄花瓶装菜,进军佐料、餐饮市场,销量不菲。黄花菜具有安神、定惊、催眠、清热、消炎之功效。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是一种栽培管理容易、收益时间长、效益高的一种经济作物。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与管理
1、地点选择
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适应性,不管是粘壤土还是沙壤土均能生长良好,无论山坡,平地都可以种植,但土壤肥沃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的地块。
2、施足基肥
栽植时,先开好深15-20cm、宽20~30cm的穴,每40穴施人腐熟猪牛粪50kg、复合肥1kg,施后把基肥与穴土拌匀。
3、苗根修剪
将生长5~6年的大丛黄花菜头挖起,分割成2-4个单株为一丛备用,并剪去肉质根,只保留1~2层新根,新根长4--5cm,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剪掉。这样有利于栽后新根群的旺盛发育。
4、适时移栽
从采摘结束至翌年2月均可移栽,但以白露和立春2个节气移栽较好。尤其白露移栽,尚有充足的雨量和适宜的气温,植株能够进入2次长叶期,有利于分株繁殖,栽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即可以有一定的产量。
5、合理栽植
行距:窄行60cm、宽行100cm;穴距:40cm---50cm,穴栽4株苗,株距10cm~15cm,也可以种植在山坡梯园的前崖,园内套种等。
6、栽植深度
以10~15cm为宜。過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迟1--2年;過浅植株矮小,分蘖细弱,容易早衰,而且遇干旱易影响出苗。移栽后应及时浇水,移栽期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
7、适时追肥
在春季萌发第1轮新叶时,亩用腐熟的人粪尿500kg加复合肥5kg~70%水浇穴,结合中耕培土施春苗肥,使幼苗发育茂盛,生长整齐;4月中旬施抽薹肥,每亩施人尿素10kg左右,为抽薹打下基础;5月中、下旬结合中耕施催蕾肥,每亩施尿素10kg左右,促使花茎抽生,为现蕾创造条件;采摘完后及时割叶施冬苗肥,亩施人粪尿150---200kg、速效化肥10kg。施肥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掌握“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的原则。
8、堆蔸培肥
黄花菜根系每年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有逐渐向上生长的趋势,因此在冬苗枯死后,应随即用肥土堆蔸,有利新根生长。新植的不必堆蔸。堆蔸以肥沃的塘泥、河泥好,田泥、菜园土次之。
9、更新复壮
黄花菜栽植一定年限后,因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地上部分蘖成密集的株丛,地下部产生许多粗糙而肥大的肉质根,这时花蕾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大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挖掉1/3的老株,促进整个植株发生新的分蘖,萌发新根,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3--4年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1--2年后再将剩余的者蔸全部挖掉,并深翻土。
10、病虫害防治黄花菜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和茎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蓟马、潜叶蝇等。防治病虫害:先要搞好农业防治,在黄花菜采摘完后,地上部随即枯死,应及时割蔸并运离黄花菜地外,以减少菌源、虫源;搞好黄花菜的追肥、冬培工作,以增抗病能力;适时更新复壮老蔸;选用抗病品种等。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艾美乐3000倍喷雾防治。
二、采摘与加工
1、采摘
黄花菜每天应及时采摘,早成熟的先采,迟成熟的后采。過早采收,花蕾未充分膨大,产量低;過迟采收花蕾裂嘴或开放也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成熟的黄花菜蕾呈黄绿色,个子饱满,花瓣上纵沟明显,含苞待放。
2、加工
1、将新鲜黄花菜,用双层农用薄膜封严,放在太阳下爆晒两小时左右,待鲜花微白,再将花放到通风、清洁处晒干即可。
2、用开水把鲜花烫死,然后,撒在干净的地方凉晒。
3、也可以蒸制,将采收来的黄花菜整齐排放人蒸筛内蒸制,装花高度不超過5cm。蒸制的适度标准:颜色由黄绿色变淡绿,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搓捏花蕾,发出声响。一般高温蒸制5~8分钟。蒸制的作用是迅速杀死花蕾内部细胞的活性,便于干燥。适度蒸制出干花率高,品质好。蒸制不足,干制后色淡黄生青,品质差:蒸制過度则出于花率低,且干燥后呈黑黄色,品质差。将蒸制好的花放到通风清洁处晒干,阴雨天用微火烘干,晒干与烘干的颜色不同应分别装束。以125g头尾归位绑1束。